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动态 -> 信息快报

情系群众展新颜

--我市两级法院落实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纪实

发布时间:2009-07-24 07:56:35


    人民法院如何实现“三个确保”,如何服务大局,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年初以来,我市两级法院牢牢把握“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在工作中坚持“认真办事”,追求上体现“公平正义”,结果上实现“人民满意”。以人民满意赢得社会公信,以社会公信树立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全面促进人民法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使十件实事落到实处,我市两级法院党组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分解了具体任务,细化了各项指标。同时,也为使人民群众了解十件实事的具体内容,方便社会各界监督,中级法院利用我市的主流媒体对外进行公布,在本院的网站和全市所辖的法庭进行公示,还设置了举报箱,公开了举报电话,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

    便民服务惠及群众。全市两级法院的立案大厅和市法院的四个中心法庭,均设立了导诉台,配备了引导员,完善了诉讼指导和诉讼风险提示,免费发放诉讼指南,接待来访群众,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半年来,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共接待来访来诉群众3538人次,新收各类案件6735件,结案2798件。为应对金融危机情况下经济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级法院专门出台了《济源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的意见》,对涉诉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建立从立案到执行的“全程快速绿色通道”,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两级法院先后派出中层以上干部150余人次深入我市80余家企业进行调研和征求意见,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年4月份,中级法院的执行人员多次赶赴西安,一次性为济源钢铁公司执行回欠款千余万元,受到了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的高度赞扬。市法院的四个中心法庭还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双休日、节假日设立假日法庭,周六和周日安排两名法官进行值班,负责处理当事人的法律咨询、领取裁判文书和简单纠纷的调解处理,为工作日不便到庭的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截止目前,全市法院共在节假日接待当事人305人次,受理、办理案件48件,便利了当事人的诉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群众来访件件有回音。全市两级人民法院认真落实“天天院长接待日”制度、预约接待制度和带案下访制度,进一步畅通涉诉信访渠道,坚持每天每位党组成员轮流进行值班,建立日常接访、庭长每日值班接访、院长预约接访相衔接的工作制度,做到判前释法、判后答疑,对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随时接待,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四定一包”制度,由中院领导、中层正副职和市法院领导班子成员等组成包案组,按期按要求办结重点信访案件。仅半年时间,全市两级人民法院的领导就接待来访群众380人次,基本上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根据信访形势和敏感时段,适时开展集中接访活动,坚持做到集中时间接访、集中领导接待、集中力量办理,最大限度地解决涉诉信访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在6月25日全市法院开展的集中接访活动,共接访群众156人次,涉及案事件均已分类处理和督办。今年以来化解上访老户案件39件,其中中院院长王卫民直接办理了5件。

   调解结出和谐花。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全市法院积极探索调解解决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大力弘扬马锡武审判方式,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真正实现人民调解和诉讼的对接。中级法院认真贯彻“调判结合,以调为主”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调解年”活动,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开展“调解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济源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扎实开展“调解年”活动的意见》等文件。两级法院党组定期听取业务部门关于本部门调解工作情况的汇报,并要求党组成员们要率先垂范,每人亲自参与调解成功案件全年不少于5件。为使诉讼纠纷达到有效解决,各业务庭室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提高艺术,进一步提高司法能力,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化解矛盾、平息纠纷。同时积极尝试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解决的新模式,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解决的新模式,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探索行政诉讼和解机制,化解行政争议,在执行中注重和解,以和解促执行。上半年,两级法院的刑事自诉案件的调解率达到100%,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达到79.4%,民事案件调解率为55.5%。刑事自诉一审案件巡回审判率达到100%,民事一审案件巡回审判率达到25%,行政一审案件巡回审判率达到66.7%以上。

    阳光审判创新不断。为使判决书更透明、更阳光、更公正,中级法院积极推行裁判文书上网活动,将符合上网条件的生效裁判文书109份全部上网,让社会对其判决进行监督。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实现阳光审判。每个案件从立案之日起即向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发放案件审理(执行)评议卡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五个严禁”的有关规定,将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置于当事人、律师等诉讼参与人的监督之下,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继续完善人民群众旁听案件制度,逐步建立裁判文书和诉讼档案公开查询制度,推行执行、再审审查、减刑假释、国家赔偿等案件的公开听证制度,进一步增强审判、执行工作的透明度。规范证据制度,健全典型案例指导和法律统一适用机制,完善法律释明制度,使人民群众更加信任司法裁判。为方便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着力完善民意表达和社会互动机制,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均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群众中聘请了60名廉政监督员。中级法院除聘请廉政监督员外,还聘请30名同志为全市法院的民情民意联络员,畅通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多渠道、大范围的互动沟通平台,更好地感知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仅上半年,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就邀请廉政监督员和民情民意联络员旁听案件74人次,参加座谈8次。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执行难是法院系统这几年一直在破解的难题。被执行人由于种种原因,或无能力履行执行标的,或故意逃避执行,便形成了积案,致使少数申请执行人因得不到法律应有保护而屡屡上访,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全市法院人均执行案居全省法院第3位,执行法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为攻克执行难,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法委协调、各方配合、法院主办”的执行工作模式,按照“抓重点、树典型、勤通报、惩懒惰、严追究”的工作思路,执行干警们加班加点、攻坚克难,最大限度地清理有财产可供执行的陈年旧案,还通过媒体曝光、悬赏执行、交叉执行、提级执行、执行会战、经济救助、联动制约等执行措施,确保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收结案的良性循环。截至6月30日,全市法院2007年12月31日前受理的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共21件,现已执结18件;全市法院今年前两个季度受理执行案件1564件,现已执结853件。为使经济特别困难的刑事被害人得到及时救助,有效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全市两级法院还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并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进行及时救助,据统计,全市两级法院共筹集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3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1名当事人进行了20000元救助。

    “形象系于公正,法威存乎民心”。我市两级法院十件实事的一项项兑现与落实,充分体现了司法的主动作为与能动作为,他用公平与正义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他用热情文明的服务赢得了社会的信任,他用清廉高效的形象树立了司法权威,他用畅通有效的社会互动增强了各界对法院和法官的理解,他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诠释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重要性。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济源市黄河大道中段96号   邮编:459000   联系电话:0391-5566088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