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文学作品

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2-08-19 16:31:30


形式审判第一庭  张玲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经手的案件“很黄”、“很黑”、“很暴力”。

他们手握“人身自由”和“生杀大权”,用法律利剑斩一方黑恶、护一方正义。

他们目光如炬、心有明月,任他穷凶极恶。他们明察秋毫、去伪存真,只为无一错案。

他们是一群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人,他们是一群可敬可爱的人,他们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坚守,源于那一份对法律的初心。

他是一名60后法官,他是一名拥有立案、民事、行政、刑事经历的老法官。24岁那年,他带着对法官职业的崇敬,怀着对神圣法律的向往,来到法院工作。27年来,他接待过的当事人成百上千,承办和签发的案子数量多3000余件。10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见证了法院不断成长壮大,见证了中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深化和发展。

在法院摸爬滚打的几十年中,面对形形色色思潮的影响和物欲的诱惑,他却始终铭记穿上法官制服的神圣一刻,矢志不忘“当好一名人民法官”的初心,始终坚持秉承司法为民的理念,选择战斗在审判第一线。

坚守,源于那一份对法律的情怀。

她是一名70后法官,她是一名有情怀的法律人。2020年的10月份,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成为河南法院系统首批“柔性援疆小组团”的一员,开启了3个月的哈密市法院工作。

在那里,她参与了刑事案件相关的各类会议十余次,起草审核裁判文书50余份。参与魔方广场问题楼盘等疑难复杂案件的沟通交流,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受到两级法院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她与刑事法官沟通交流,分享探讨相关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制度,在深入的思维碰撞中,互相加深感情、深入认识、促进工作。她对哈密法院刑事审判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就推进刑事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相关证人出庭等制度提出合理建议,推动相应制度建立完善。她从哈密法院工作实际出发,以刑事法官的裁判思维切入,在工作中不断深化认识、厘清思路、总结提升,以《浅谈刑事法官的裁判思维》为题,给哈密两级法院干警上了生动的一课。

坚守,源于那一份对人民期盼的回应。

她是一名80后的法官,她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中坚力量。她是李含富涉黑一案的承办人。该案是被全国扫黑办、公安部、省院挂牌督办的案件,犯罪人数多、犯罪事实多,时间跨度长,证据审查难,仅卷宗就200多本,光盘几千张,被告人不认罪、对抗情绪激烈,审理难度可想而知。作为案件的承办人,她加班加点阅卷,梳理证据、分析罪名,写下几千页的阅卷笔录;她严格审查,抽丝剥茧,厘清每一次犯罪活动的性质、参与人员等情况;她耐心对待当事人,对于被告人家属、受害人的提出的种种问题,辩法晰理,答疑解惑;她仔细推敲,反复斟酌,撰写了600多页25万多字的审理报告和近10万字的裁判文书。

2019年12月29日,该案件二审终结,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了上级法院和单位的肯定,它被省扫黑办评为2019年度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精品案件,被全国扫黑办作为首批4起扫黑除恶典型案例之一公开发布。

他,亦或是她,是刑事审判普普通通的员额法官;60、70、亦或是80,是司法为民道路上法官群体的缩影。其实这都只是中院法官群体的一个缩影,在你我的身边,像他们一样的法官还有很多,他们勇立时代的潮头,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热情,正视困难,勇博激流,在奋进中上台阶,在创新中求发展,在跨越中求超越,努力开创新时期法院工作的新局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法治道路注定是崎岖的,可正是这样一群李庆军式的好法官激励着我,指引着我,让我在守护法治的公平和正义这条路上,不断前行。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变是我的初心。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济源市黄河大道中段96号   邮编:459000   联系电话:0391-5566088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