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文学作品

一名法官的光荣

发布时间:2022-08-19 16:42:00


民三庭   张莎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民三庭的张莎莎,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名法官的光荣》。

什么是法官的光荣?还记得有名的《法官寄语》吗?那些为失足孩子写下的一段段贴心的话语:知道这座繁华都市的夜色为何如此动人吗?那不知疲倦奔走在执法路途上的人,点缀着这夜色的美丽。你可曾想过,获得公正审判的当事人会以跪地磕头这种古老的礼仪来表达他的无限感激之情吗?你能否够感受到,失去爱子的白发老人在瑟瑟寒风中穿着法官披在他身上还带着体温的外套时,心里感到的温暖吗?这就是法官的光荣,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法官最大的光荣。

李庆军同志无疑用生命书写了法官的光荣。他把满腔热血献给了他热爱的法治事业,用自己一生的追求诠释了一个党员法官对信仰的执着和对社会的责任。他办公室存放着的19本日记,记录着11年的工作历程,也承载着他厚重的生命;那满满一抽屉没来得及吃完的饼干,以及那一抽屉还未吃完的药品,是他为了法治事业坚守的隐忍与坚强;在他生命的最后8个月,李庆军同志的审判团队共结案360件,占全庭总结案量的三分之一,仅他个人就结案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这一个个数字,一张张当事人满意的笑脸便是他用毕生心血追求心中法治信仰的最好诠释。

在我们济源法院,也有这样一个法官群体,他们将智慧和良知凝成公正的砝码,默默地向世人演绎着作为一名法官的光荣。

他们倾听民声。济源法院的法官们常常与当事人零距离接触,认真聆听他们的诉求,用心体会他们的感受,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让司法更贴近民生,也让司法充满人间温情。

他们维护民权。济源法院的法官们将公正司法作为生命和灵魂,充分尊重事实、尊重法律,公平、公正地审理好每起案件。

他们减轻民负。虽然法官的审判是被动的、中立的,但法官是人民的法官,被动和中立不能妨碍法官怀着深厚的感情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不能妨碍法官怀着满腔的柔情给予弱势者以温暖和关怀,不能妨碍法官怀着厚重的责任心,想方设法地帮助当事人从诉讼的缠绕中解脱。

他们化解民怨。面对最集中、最激烈、最难解的社会矛盾,法官们重视调解,公正不阿,将心比心,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握手言和;法官们注重说理,透析法理,言明情理,使当事人都认可法官的裁判;法官们坚持判后答疑,正确引导,耐心疏导,使当事人在法律与情理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

他们实现民盼。法官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法官是维护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人民对司法的要求是严格的,对正义的渴求是强烈的,济源法院的法官们时刻意识到肩负的重任,倾毕生之力,不辱使命,直至生命成灰……

我也有幸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多少次,办公室的白炽灯、案头的厚厚卷宗伴着我们从黄昏直到破晓,来不及回一趟近在咫尺的家;多少次,面对或明或暗的威胁,面对重重压力,我们挺起脊背,把公平和正义抗在肩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我们在如山的案卷,如海的证据中抽丝剥茧,寻找一条条案件线索;我们在济源的大街小巷中穿梭,走访调研企业,为企业搭建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平台;我们从容不迫,坚持原则,在审判席上定格了一幕又幕的精彩瞬间;我们嘘寒问暖,答疑解惑,在接待室里温暖了一颗又一颗老百姓的心。

鲜花和掌声固然是一种记录,但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信任。胜败是法律的尺度,而信任是无言的丰碑。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初心,所以在人民法官这条道路上,才会有千千万万的法律人能够风雨行路,痴心不悔。法官们用质朴的语言,坚定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不平凡的事迹,构成了人民法院的脊梁,铸就了人民法院的丰功伟绩。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他的精神,继承他的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作为青年法官,我们要保有最初的热情,不忘初心,以李庆军同志为楷模,学习他忘我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奉献和奋斗必将成为我们新一代青年法官最美好的回忆!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济源市黄河大道中段96号   邮编:459000   联系电话:0391-5566088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