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黄存智同志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济源市人民法院工作,一直战斗在审判工作第一线,历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2003年2月被选调到济源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现任济源中院民二庭副庭长。多年来,以自己辛勤的工作和良好的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片赞誉。近年来,他先后被中共济源市委评为“济源市优秀共产党员”、济源市“防非典”先进工作者,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三等功、评为“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法院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一、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创一流
“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要把工作干好,干出成绩”。黄存智同志是这样说的,也始终这样做着。多年来,他不怕吃苦,秉公执法,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济源市人民法院告申庭任副庭长期间,他积极协助庭长工作,承担了全院的申诉复查、再审审判工作以及刑事自诉案件、行政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1998年至2001年,共审查申诉案件164件,审结再审案件40件,无一改判、发还,无一件因工作方法不当或处理有误而造成不良后果。
2001年2月,他通过公开竞争,被任命为济源市人民法院第四法庭庭长。工作中,他坚持工作、学习两手抓,经常组织全庭同志进行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全庭同志的政治素质和法律业务素质。结合庭内实际制定了《第四法庭审判流程管理规定》等庭内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2年,第四法庭四名法官共办理各类民事案件721件,人均结案180件,结案率达98.36%。2001年和2003年,第四法庭两次被省高院授予“四最人民法庭”称号。
二、潜心钻研,衣带渐宽终无悔
“作为法官,没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对案件就没有发言权。”这是黄存智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从他踏进法院的大门,就从未放松过学习。看书、写文章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他还经常利用电脑上网浏览法律网站进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多年的勤奋学习、潜心钻研,使他成为一名屈指可数的业务尖子。1998年,在全省法院经济审判知识竞赛中,他名列全省第七名,获得省高院颁发的个人优秀奖。1999年,他报名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以254分的优秀成绩通过了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多年来,共撰写文章100余篇,内容涉及刑、民、行政、司法改革等领域。1998—2001年,他的法学论文连续四次被济源市人民法院评为一等奖。他还在省高院《检察与审判》发表了《论民事诉讼的当庭认证》等文章,在省高院《调查与研究》发表《论修改后刑法的新特点》等文章。在《人民法院报》发表《审查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若干问题探析》等文章,在最高法院《人民法院案例选》发表《李云海因被错误刑事拘留申请赔偿案》的案例。在《检察日报》发表《“补办结婚登记”首肯未婚同居》一文。2003年,他分别在省高院《调查与研究》和《公民与法》发表了《涉及经济犯罪嫌疑的民商事案件有关法律问题探析》和《执行改革初探》,在今年济源市两级法院审判理论研讨会上,他撰写的一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两份裁判文书分别被评为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和二等奖。
三、危险时刻,奔赴一线防“非典”
2003年5月,在“非典”肆虐时期,组织上安排他到太行山下的青多村从事“非典”预防工作,面对这一项危险、艰苦而又责任重大的任务,他没有犹豫,毅然投入了防“非典”第一线。驻村期间,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向群众宣传“非典”防治的卫生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挨家挨户做在外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想方设法劝阻在外人员不要返乡;与村干部一道,去说服已从外地返乡的人员自觉到隔离区进行隔离观察;积极投身村里的爱国卫生运动,参与打扫大街卫生、清除杂草杂物、排水沟;同时他主动请缨承担村里麦收期间的防火任务,奔走于田间地头,宣传防火要求和知识,进行防火检查。为增强群众的体质,抗击“非典”,他每天早上为群众传授太极拳,成为青多村防“非典”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经过他和全村干部群众相互配合、努力工作,青多村的防“非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至“非典”疫情解除,未发生一例“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未发生一起火情。2003年7月,他被济源市委、市政府评为济源市防“非典”先进工作者。
四、严以律己,清正廉洁树形象
廉洁办案、公正司法,是黄存智同志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他平时交友谨慎,淡泊名利,严以律己,秉公办案。每当遇到说情、请吃、送礼,他总是向来人讲清道理,婉言谢绝。在担任济源市人民法院第四法庭庭长期间,他经常教育庭内同志要廉洁奉公,并制定了庭内《廉洁办案若干规定》,严肃办案纪律,全庭无违法违纪现象,树立了公正廉明的良好形象。到济源中院工作后,今年9月的一天,某当事人在多次请他吃饭被拒绝后,一次趁他不注意给他留下5000元现金,他发现后,及时将5000元现金交到纪检部门,由纪检部门将款退了回去,这一廉洁奉公的行为为新成立的济源中院增添了新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