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源两级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主题,建立健全符合审判规律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注重用好人、管好人、培养人、关心人,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带出了一支政治坚定,公正廉洁,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并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审判要求的法官队伍。
诚心同力强队伍
抓队伍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班子。济源两级法院党组本着“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促工作、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在队伍建设上,讲实话、鼓干劲、办实事、求实效。
几年来,济源两级法院党组一是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教育人。紧密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大力加强对法官的政治思想教育,开展了以“三讲”、“三个代表”和“一教育三整顿”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公正无私、廉洁奉公、严肃执法等为重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强化了广大法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公正与效率意识。二是公开公平用好人。他们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在用人机制上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争上岗,使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在用人上,不封官许愿,不暗箱操作,积极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环境,只要有作为,不用托关系、走后门,所有干警都有平等的机会,切实解决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三是从优待警关心人。他们还注重上关心干警,经常与干警谈心,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帮助他们消除糊涂认识,树立正确性思想观念。在生活上不断帮助干警解决实际问题,想方设法帮助干警解决子女上学等困难。谁家老人因病住院、去世,党组成员们均去探望、抚慰,使干警们将院长视兄长,将法院当家庭,把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增强了党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干警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
素质教育激活力
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是济源两级法院在人事工作改革中一贯坚持的原则。在2001年进行的该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事制度改革中,经过自荐、笔试、民主测评、竞争演讲、考察和公示等公开程序的层层选拔后,27名平均年龄只有36.8岁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挑起了济源两级法院日益繁重的审判业务的“大梁”。正是这次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干警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由此也掀开了济源两级法院素质教育的序幕。
法院党组“一班人”思想明确,确立了加强素质教育来造就人的工作思路,为自愿参加学习班和进行学历深造的法官开放一路绿灯。他们制订了各种措施,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法官学习提供时间、资金等方面的帮助,及时解决法官在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他们从教育培训入手,紧紧围绕审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切实抓好干警的岗位培训和新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干警自我加压,发奋学习,打牢审判业务功底,练就开庭审判的基本功,不断提高广大法官的思想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使之逐步养成公正、文明、效率的良好习惯。造就了一批理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精通法律、懂经济、会外语的专家型、复合型法官,适应了我国法制建设蓬勃发展和严肃执法的需要。近年来,济源两级法院先后拿出了40余万元,为51名干警解决学习费用。目前,有4人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47人取得法律本科学历,使干警的学历升级覆盖面达到了96.3%。2002年,人均结案153件,第二法庭审判员卫建武全年审案196件,在法院历史上创下了纪录。
制度管人塑形象
权力行使到哪里,制度建设就延伸到哪里。在实际工作中,济源两级法院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抓好队伍建设,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此他们编写了《法官职业规范手册》,全面推行制度化管理,除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对法官进行管理外,院党组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约束每位干警行为,使法官的工作和行为的方方面面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改变了传统的人管人的模式,实现了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转变。
针对过去对党员干警8小时以外监督程序存在空白,监督规定过于宽松,监督实效难以保证的实际,在广泛调查和征求家属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对干警8小时以外的十项要求,定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并设立了举报电话,形成了一条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管理机制,建立了家庭、社会、舆论三位一体的“党员干部管理监督网络”,使干警时刻处于组织的监督之中、视线之内,减少了管理盲点,堵住了不正之风源头。
由于济源两级法院党组始终着眼队伍建设的长远目标,全面提高了人员素质,各项工作呈现出了有条不紊的局面,先后5次荣立了集体二等功,一次荣立一等功,多次被上级法院授予“最公正、最讲理、最廉洁、最文明”的四最人民法院、“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